"十二五"期间,山东胶州市水利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防洪除涝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为主要任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通过洪水的科学管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水管理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完善"六大"体系:
一是完善"库河防洪安全达标"的防洪工程体系。计划投资22.63亿元,加强南胶莱河、洋河、墨水河、胶河等中小型河道综合治理、1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改建、1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排涝站改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重要河道防洪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它河道防洪达到2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5年一遇以上标准。
二是完善"符合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的城乡安全供水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网络,完成胶河调水二期工程,新建日净水能力4万立方米的九龙水厂一座,并完善其输配水管网建设。以城区道路综合整治为契机,实施常州路、福州路等骨干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建设城市地下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全市供水管网进行科学化管理,降低漏失率,提高城区供水保障能力。投资4835.75万元,实施洋河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16个镇、办事处,150个村庄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村民100744人。规模化供水覆盖面积达到农村居住人口的80%以上,全面解决胶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完善"科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管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统筹考虑城乡饮水,科学规划,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建设官路水库、洋河地表水利用、大沽河左岸储备水源地等3项工程,建成后可增加蓄水8100万立方米,地下水供水能力增加2万立方米。实施东部滞洪区水源利用工程,对滞洪区水质进行生物净化研究,达到三类水质后,铺设供水管道对附近工业园及大唐热电等市级重点项目供水,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至2015年,基本形成"统筹利用、城乡兼顾、丰枯补给"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
四是完善"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大力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实施胶莱等5处节水灌溉工程、山洲水库、红旗、张家屯、闸子4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扩建500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新增农业供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66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96万亩。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5.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9.27%。
五是完善"山清水秀"的农村水生态环境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过全力打造水利风景区以及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长足进展。实施山洲水库、胶河支流、母猪河、艾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平方公里。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在生态脆弱的流域建立生态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的有效监管。进一步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从基础设施、名优种养殖业、服务业及创收增收设施三大类项目出发,为移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是完善"精准共享"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任务,全面掌握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建设雨水情测报系统,全面整合已有的雨量自动测报站点,增加30处水位遥测站,5处雨量站;整合现有山洲、青年水库和大沽河贾疃拦河闸的视频信息,新增建19处视频监视点;建设胶州市水质检测中心、地下水位远程自动监测项目,实施山洲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二期、三期建设,胶莱河水源监控调度自动化建设项目,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项目。到2015年,建立起完善的水利工程自动监控和安全保障体系。
山东莱芜塑料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 www.jsggsb.com |